芭蕉香火龙舞已经被点播     发表评论      下载视频
芭蕉龙与人们的生产、生活密切相关,有着浓厚的壮族稻作文化底蕴,镌刻了壮民族独特的农耕文明烙印。过去天旱时,隆安、邕宁、良庆、青秀等县区群众用滕缠绕在芭蕉树上丢入潭中,以此把龙唤醒,让龙翻身,这样便会下雨,达到人们祈求风调雨顺的美好心愿。所以芭蕉龙更多的是表现祭祀仪式,包括从潭边请龙、醒龙、龙翻身、龙戏珠、龙驾雾、龙降雨、谢龙、请龙归潭等过程。

基本信息
中文名称
壮族芭蕉香火龙舞

所属地区
壮族自治区南宁市青秀区、良庆区


遗产编号
136

确定日期
2010年5月30日

目录
1遗产信息
2简介
3习俗
4芭蕉龙的由来
折叠编辑本段遗产信息
遗产名称:南宁香火龙舞、青秀区壮族芭蕉香火龙舞、良庆区香火龙舞

所属性质:广西壮族自治区第三批非物质文化遗产

南宁香火龙舞遗产代表性传承人:罗新有(男1966.2)

申报人/申报单位:广西壮族自治区青秀区、良庆区

批准文号:桂政发〔2010〕25号

遗产级别:自治区/省

折叠编辑本段简介
壮族芭蕉香火龙舞是流传于南宁市青秀区长塘镇及周边地区的一项壮族民间舞蹈,距今已有300多年的历史。壮族芭蕉香火龙舞源自壮族师公舞,后演变为一种独特的具有浓郁民族色彩的舞蹈形式,以师公骐鳞舞步、九罡舞步为独特的舞蹈表现形式,其舞蹈动律优美,舞蹈语汇丰富,动作节奏鲜明。芭蕉香火龙舞共有9节,每一节都以竹子编织,再用芭蕉绳捆扎,将之连成一体,再饰上芭蕉壳,扎上芭蕉叶,在龙头、龙身上插上数以千计熠熠闪亮的香火,一条熠熠生辉的九节长龙便制成了。舞龙的9名师公,一人舞一节,另有一人走在龙头前舞龙珠开路。其表演过程,主要有请圣、迎龙、拜神和感恩,主要是表达人们对龙的感激,祈请神龙保佑风调雨顺,五谷丰登。

壮族芭蕉香火龙舞是从师公娱神舞蹈中分离出来的最具艺术魅力的一支奇葩,发掘、抢救、保护壮族芭蕉香火龙舞不仅能丰富和继承民族民间优秀传统文化,而且对研究民族民间宗教信仰、文学艺术都具有重要参考价值。壮族芭蕉香火龙舞正式获得通过,被列入自治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目录。 这些项目将有望打造成特色旅游项目,成为青秀区四镇旅游品牌。研究证明,壮族的先民骆越人是世界上发明水稻种植最早的民族之一。而壮族又是一个传统文化底蕴非常深厚的民族。目前,在广西各地,在南宁各县、城区还保留着最原始的传统文化活动。曾创作出骆越阡歌、神奇壮乡等多部有影响力的文艺作品,曾多次荣获自治区和全国文艺奖项的南宁市民间文艺家协会主席郑天雄在接受记者采访时称,除了长塘镇的壮族"芭蕉香火龙"外,还有武鸣的壮族"掘尾龙"、隆安县的"稻草龙"、宾阳的"炮龙"、邕宁区、良庆区的"板凳龙"等等。近年来,广西的民间传统文化活动越来越多地受到人们的关注,渐渐被现代人遗忘的民俗传统文化活动,将通过多种形式、多种渠道频频精彩亮相。要想将民间传统文化发扬和传承下去,就必须要通过精心策划和现代包装,才能打造出一个响亮的"品牌"。郑天雄说,传统民俗文化的挖掘弘扬离不开传媒的关注,更离不开现代新媒体的介入,这样才能突破地域的局限,其宣传的深度、广度和效果就不一样。将民间传统文化用文字、图片记录,用音频、视频进行演播和报道,新媒体对更好地保留和传承民间传统文化有着不同寻常的意义。"芭蕉龙"获奖之后,南宁市老龄委"绿城之声"艺术团团长李武康表示,下一步他们将会把"芭蕉龙"排成舞台剧,让"芭蕉龙"从民间表演形式转化成现代舞台剧形式,迎合现代人的"口味",让更多的年轻人接受和喜欢民间传统文化,让民间传统文化变得更精致、更具欣赏价值!

折叠编辑本段习俗
男性舞公龙,女性舞母龙,公龙与母龙有一定的区别,公龙肚子是红色的,脊梁用枯黄的芭蕉叶扎制,绿中带黄,看起来威风凛凛,而母龙是纯绿色的。芭蕉叶制衣、芭蕉叶扎龙,可以说,芭蕉龙是最原生态的一条龙,这是芭蕉龙在16支龙队脱颖而出的重要原因。而在参赛最初,郑天雄与陈生乐就达成统一观点:不比舞龙技术和技巧,比的是风格和特色,原生态就是芭蕉龙最大的特色。因此,在15支制作精美华丽,或金光闪闪,或富丽堂皇,或雍容华贵的龙队里,芭蕉龙在群龙中显得十分古朴、天然,这也形成了强烈的视觉反差,让芭蕉龙成为评委和观众关注的焦点,比出风格,赛出特色。

折叠编辑本段芭蕉龙的由来
芭蕉龙的挖掘者、楞仲村壮族芭蕉龙队负责人李武康向记者讲述了芭蕉龙的由来。传说200年前正月十八发生了一场地震(古人叫地龙翻身),全圩1000多人几乎全部埋没,现变成了长塘湾。那年天大旱,作物无收,当地农民只靠吃芭蕉头充饥。后来正巧雨季大水来临,长塘湾流入一堆漂浮物,有人划船过去看,原来是几颗芭蕉树,再用竹竿翻开中间处,翻出一个木刻的笑佛,如此几天都不被大水冲走,人们信以为旧圩神灵显化,就把它立为土地神奉供,视为菩萨。每逢农历正月十八,长塘镇老百姓便用芭蕉扛"菩萨出游",逐渐形成了芭蕉龙这一风俗。为了体现芭蕉龙的古老性,此次比赛中李武康特地"请"出了一张有着200多年历史、绣着麒麟的幡,让师公在幡下唱师公戏、打岳鼓,从而形成一个完整的舞芭蕉龙仪式,成为芭蕉龙此次比赛的点睛一笔。 古老的传说已无据可查,但芭蕉龙这一民俗成为壮族特色文化。在宁波比赛和展演过程中,芭蕉龙总会成为关注的焦点,观众纷纷走过来,抚摸着龙身和队员的衣服,询问这是用什么制作的。当知道是青秀区长塘镇楞仲村壮族芭蕉龙队千里迢迢运来芭蕉叶,并现场制作时,人群发出啧啧地感叹声。一些舞龙队队员也纷纷掏出相机,与芭蕉龙合影。宁波市民叶小姐对芭蕉龙十分感兴趣,拉着演员们问这问那,她告诉记者,宁波市也有芭蕉树,但一般不结芭蕉,没想到芭蕉叶也能制作成龙,"你们的龙老有特色了。"当听说了关于芭蕉龙的传说后,她高兴地说:"想不到芭蕉龙有这么深的文化内涵,真希望到南宁旅游参观,进一步感受壮族文化。"
大家都在搜:
本文网址是: http://www.mingzuwu.com/v/1668.html